隨著學的程度愈高,班級要開成班更不容易,就像我自己教過土風舞,我知道,愈高級的舞蹈,愈困難,通常能走到那個境界的,除了基礎好,更重要的是有信心可以到達。基本上應該沒有老師不願意繼續教下去的,當然除了班上學生的組成外,我相信老師也是需要成就感的,譬如學生學會了,不會讓老師太辛苦教學... 除此之外,有心要推廣的話,老師更不會介意學生人數。因此,我覺得,當一個學生,學好,讓老師有成就感,不要給老師造成太大麻煩,應該就不會讓老師不想教。當然我很多語言能夠撐過一級,或甚至能開到一年半,兩年,我覺得都是很厲害,而且已經開啟了你對那個語言的大門。回到學習某些語言的初衷,希伯來文已經學完一本教材,回頭再看阿拉伯文,發現自己當初自己買的書,有開始看得懂的契機。這再在都說明,語言不是各自獨立的,總是有另外一種語言,能夠幫助你學習你想要學的語言。而德國暢行的卡片盒筆記,也有作者整理盧曼的概念,翻成中文版。對於常在如何增加記憶,讓自己記得更輕鬆...在閒暇之餘,總是想找到解決辦法。卡片盒筆記在盧曼的用法是用來組織更大的概念,而我想應用看看針對語言的部分。當然很多Youtube介紹背誦,筆記...等,我也一一嘗試過,大概清楚好處和難處,卡片盒筆記讓我覺得,語言不應該只是背單字,或可以拿來跟當地人溝通,重點,它本質還是一個知識,資訊的結構體,從學語言中學到甚麼知識,以前沒有想過的概念,跳脫和別人比較誰學得比較厲害。回想這一路走來,為了解決一些困難,就產生出一些權宜之計,譬如不小心同時太多一級的語言,來不及複習,只好改成自己預習,到課堂上複習;和教材每頁都是重點,索引貼紙每頁都貼等於沒貼,把翻書的方式,改成用IPad一大張紙的功能,將每頁依據類型放在一起,譬如數字,時間,用品..., 免得課堂上為了找一個忘掉的單字,課本翻遍了還是找不到。進而發現,就算是將重點都在一張紙上呈現,還是有它麻煩之處,還是乖乖自己記起來是上策。卡片盒筆記書上提到,人的腦記憶容量是你無法想像的,或許像我4T的隨身硬碟也塞不滿,所以並不是我們沒有將資訊存放進去,而是提取時沒有成功,它提到俄國有位記者,採訪時完全不用筆記,但對受訪者講述的內容,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誦出。學習語言的人應該是羨慕至極吧!但後來研究,雖然他很容易背誦長篇內容,但其實他對內容是不瞭解的,他無法體會內容中的情感,意義...這真是大大激勵我記了好幾次還是忘記的西班牙文單字。所以他們結論,學習的重點還是在理解,是你現在接觸的知識點,和你已經會的知識,有甚麼樣的關聯。而以我學習的經驗,真的是如此,有經過老師反覆解釋過的單字,或者有時候老師過度解釋的字,真的是想忘都忘不了;而老師輕描淡寫帶過的單字,真的每次看到它都要說"初次見面",於是我也開始了我的卡片盒筆記的旅程,把之前不懂的地方來做成卡片盒。德文課時有提過,是用來背單字用的,但盧曼使用上更為龐大,我們不懂的事,或者我們無法闡述讓別人懂的事,或許就是因為我們講的內容和對方沒有連結。總是做過才知道的我,也想看看將卡片盒筆記用在學習語言上,或有甚麼驚喜或者其實是討厭之處?另外隨著年紀增長。有些學習方式不得不改變,譬如教材的字體大小,阿拉伯文拿到年紀大時再學也是有好處,因為老花,教材上的阿拉伯文正常字體的字反而看得很清楚;隨著年紀增長,情緒不會大喜大悲,對於利用情緒記憶的能力消失,有甚麼替代方案?就像這本原文是德文,或許看完中文版,就需來找原文版看?就算課堂上的學習結束,但感覺該走的路才正開始,不知前方有甚麼樣的驚喜或討厭...:)
- Jul 09 Sat 2022 16:59
開始靠自己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